發布時間:2020-08-27
閱讀次數:4337
自然經常跟博物聯系在一起。在諸多的兒童博物館中,從不缺少自然博物館。在自然教育圈,一定的自然博物是從業者的基本素養。
在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在探究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周圍的自然事物和現象。
兒童,尤其是幼兒園階段的兒童需要自然博物嗎?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
我們如何界定兒童的自然博物,以及我們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開展兒童的自然博物教育。
01/博物與自然博物
博物,本意指辨識了解各種事物,也有通曉萬物,見多識廣的意思。
與之對應的概念是“博物學”,指:
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種古老的適應于環境的學問,涉及知識、情感和價值觀等多個維度。
博物學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宏觀把握世界的方式,最看重觀察、描述和分類。(劉華杰)
無論是博物還是博物學,其內涵都不僅僅只是知識,還包含了相關知識獲取和處理的能力,以及在“博物”過程中及基礎之上形成的情感或價值觀方面的內容。
什么是自然博物?借用博物和博物學的定義,簡單的理解就是,辨識和了解各種自然事物。
自然博物并不只是了解眾多與自然相關的知識,還包括積極的自然情感以及體驗探索自然的能力。
盧梭對“植物學”有過一段論述,他說:
有人說過,植物學只不過是一門‘詞語的科學’,這門學科僅僅是一種記憶訓練,只能交給我們植物的名字。
就我而言,我不知道,如果一項研究只是單純的‘詞語的科學’,那它還有何價值可言。
如果我們僅僅給孩子們提供一種有趣的消遣,那就忽略了其中更重要的部分,亦即讓他們獲得樂趣的同時,也鍛煉他們的智慧。
要教他們永遠不要滿足詞匯,而且要讓他們相信,僅僅記住某物,并不能對事物獲得絲毫的理解。
植物學不是詞語的科學,最為關鍵的意義和價值并不在于詞語或知識的記憶。博物亦然,自然博物亦然。
自然博物最終所致力的不是了解自然,而是理解自然。
02/兒童的自然博物
一個真正具備自然博物的人,所具備的除了廣博的自然知識之外,往往也會表現出對自然的某個方面或多個方面的濃厚興趣,同時還會擁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及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兒童的自然博物是一種“前博物”,關鍵在于“博物意識”,即“廣泛關注,深入觀察,靜心欣賞,積極探究的意識。”(虞永平)
兒童的自然博物,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第一,自然博物源起于對自然事物的興趣或情感。
兒童生而具有親近自然的本能,兒童的自然博物建立在他們“親生物”特性的基礎之上。
◆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喜歡探究自然,是兒童自然博物的出發點,也是其重要的內容。
第二,兒童的自然博物是自主建構的,建立在行動的基礎之上。
無論是知識維度,亦或是情感和價值觀維度,兒童的自然博物都不是成人直接教授的。
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之上,需要通過直接感知、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直接的經驗。
◆兒童自然博物的達成,是在回歸真實的自然,與真實的自然事物互動,“伴隨”著體驗和探索自然的過程而逐漸“習得”的。
第三,兒童的自然博物關鍵不在認知,但并不排斥自然認知。
在體驗和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兒童會獲得大量的信息。所有的這些信息不是零散地存儲于大腦的,而是會形成諸多相互關聯的“圖式”(皮亞杰)
兒童的自然博物,一方面需要基于某些能力獲取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能夠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存儲,還能夠靈活的加以調動和應用。
◆兒童的自然博物在認知層面,關鍵不在于認知的量,而在于認知對應的能力及思維。
第四,兒童的自然博物,從身邊的自然開始。
博物的“博”是相對性的,相比于常規理解的“廣博”,兒童的自然博物通常會“限定”到一個特定的范圍之內。
◆同兒童的自然教育相同,關注的是“在地性”,即圍繞著身邊的、真實的、日常的自然事物展開。
切忌一味的追求范圍的廣泛和量的多少。
第五,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自然博物。
自然很廣博,自然博物所涉及的內容和方向諸多。進入真實的自然,不同的孩子,關注點和興趣點都不一樣。
既不要指望每一個孩子對每一種自然事物都有博物的動力,也不要指望所有的孩子都對某一種自然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自然博物的能力和需求不同,自然博物教育的目標設定和內容選擇也當不同。
03/兒童的自然博物教育
開展和實施兒童的自然博物教育,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激發兒童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蕾切爾●卡森說:
”倘若我對仙女有影響力,我會懇求她賜予世界上每個孩子驚奇之心,而且終其一生都無法被摧毀。驚奇之心,能永遠有效地對抗以后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擺脫一切虛偽的表象,不至于遠離我們內心的力量源泉。”(《驚奇之心》)
創設能夠激發兒童探究欲望的自然環境或是在環境中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材料,激發兒童對于自然的“驚奇之心”,這是兒童自然博物的基礎。
第二,引導兒童應用不同感官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觀察探索自然。
兒童的自然博物,建立在直接的感官體驗和親身的實踐探索基礎之上。
引導兒童借助不同的感官,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觀察探索自然,從中發展他們從自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是自然博物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引導兒童學會借助圖表等梳理有關的自然經驗。
兒童在探索自然中獲得的經驗以一定的結構(圖式)存儲于大腦,在與自然不斷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同化”和“順應”不斷地調整優化。(皮亞杰)
引導兒童借助圖表梳理獲得的自然經驗,一方面會幫助他們學會將獲得的零散經驗變得有條理和邏輯;
另一方面外在呈現的圖表會不斷地內化為兒童內在的思維結構或模型,這是兒童能夠做到在大腦中存儲大量信息并能夠靈活調用的關鍵。
第四,和孩子一起收集自然物。
自然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自然材料是兒童最好的玩具。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喜歡收集自然中的物品,葉子、種子、石子等等。
收集自然物,是兒童對自然中的某些事物產生興趣的重要表現,是自然博物的重要輔助。
第五,和孩子一起打造一座自己的自然博物館。
在學?;蛴變簣@打造一座自然博物館并不容易,但這是相對于正式的自然博物館而言的。
對于兒童來講,一個自然博物館可能只需要收集身邊常見的一些種子或者是葉子,擺放在班級的某個區角就可以。
重要的是,在一定范圍內按照某些特定的邏輯組織呈現一些自然事物,并基于此開展相應的自然體驗探索活動。
兒童的自然博物是融于日常生活,融于日常的自然體驗和探索活動之中的。自然博物的達成并非一日可就,需要不斷的日積月累,厚積才能薄發。
兒童的自然博物教育絕非知識教育。自然充滿智慧,與自然相處需要智慧。
兒童的自然博物教育,要從“崇知”向“愛智”回歸。
回到開篇的問題:兒童,尤其是幼兒園階段的兒童需要自然博物嗎?答案顯而易見。
18806771111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小京岙工業區 |